小女孩的孤單身影

「在別人眼中我是個十分堅強的女性,沒有這十多年來的奮鬥與努力,我的家就不可能恢復今天的規模。

可是成功巔峰上的風景,卻令我急欲找回當年那個不受父母喜愛的女孩的孤單身影,我不希望她繼續停留在無依無靠的狀態,我想讓她知道我為她證明了她的價值,但是她已經不知去向了。」

珮玗是某大企業部門主管,她童年時期缺乏父母關愛的創傷,伴隨了她四十幾年,她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堅毅不拔開創出成功事業,完全是得力於那個創傷的鞭策。

然而到了四十幾歲,她忽然覺得撐不住了,常常無法成眠地在深夜痛哭,她渴望讓童年那個受創的小女生得到彌補,希望小女生能重新獲得父母關懷的眼光,但即使她不斷為娘家付出、填補即將崩潰的財務漏洞,年邁的父母還是始終無法適切表達對她的愛,所以只要父母表現出對她存在價值的忽略,她就會陷入極大的情緒波動。

這女孩一直努力工作、拼命往前衝、也算是在社會佔有一席之地。但,她內在始終無法感到滿足、平靜。這是一個典型內在小孩受創,小女生用她的創傷,轉化為面對人生困境的奮戰力量。

那個小女生陪珮玗創造出這前半生的成功,但小女生是把自己的力量用盡了,才到達這個成功的中年山峰。卻也因為力氣用盡了,傷痕累累了,她才有機會看到此刻的不足。

小女生能想能作的,她都辦到了,但目的地的風光不足以消解她內心的創傷,她向來只想向父母證明自己的價值,但當所有人都證明她成功了之後,父母並沒因此回報一份溫暖的愛,當她要感謝、撫慰那個幫她度過前半生困蹇生涯的小女生時,又已經找不到可以修補的對象,她內心出現極大的失落,不知道該如何走接下來的路。

其實那個小女生沒有不見了,那就是此刻她自己;珮玗悵然的感覺不是起因於無法回報或拯救這個小女生,而是這個小女生長大了,她必須接受並調適自己已經長大、離開童年這個事實。

這種調適正像少年長大進入青春期那樣,會造成茫然、焦慮、無所適從的感覺。畢竟她依賴一個能量達四十幾年,現在忽然必須改換它,一定會覺得不習慣。但這種感覺是這個轉換時期的基調,也是這時期的動能,她不是要消滅它,而是要借用這個焦慮的動能去認識、探索這個新階段的世界,在她正從內在靈魂要長大轉換為成人之際,必須專注在這個新的身分上,並抬頭看看未來的世界,而不是一再回頭看著過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