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.元亨利貞

宋.李光《讀易詳說.乾》:

「元亨利貞是乾卦四種特質,相當於春夏秋冬四時的遷變。從人的角度來說,它就相當於仁(東方春季)(西方秋季)(南方夏季)(北方冬季),而仁義禮智這四種特質其實是由內在的「信」在貫穿的。」

 

「信行乎其中」的「中」是內的意思,所以這句話意思就是:信實行於內、內有信實。

也就是說:仁義禮智都是建立在「信」的基礎上,不應該是表面的操作。

 

 

《易經》在冬至有個〈中孚〉卦,中孚這兩個字含義就是「內有信」的意思(中即內。孚即信)

 

冬至是萬物脫落盡了,一切外界「生」的活動不見了,雖然這時會讓人們誤以為生機已一去不回,苦寒無窮盡,但只要春天再回來了,人們就會知道天地的「生機」是不會消失的。這也等於告訴我們:冬至是萬物的最原點,重生點,萬物的源頭在此、中心在此––萬物之「中」在冬至。

 

冬至讓人以「理」推出以上這個結論,有趣的是,月朔、北極也是用理推出來的。這個看不見、隱藏著,卻可以用理將它證明、推導出來的部分,反而是最關鍵的知識。

 

我們都會說吉凶二字,但人們不知道「吉」這個字講的就是初一(月朔),就是冬至(陽氣來復之際)。因為初一、冬至都是「復始」的狀態,當一切能回到天地、生命的最原點,然後重新開始,便說是「吉」;反之,不能從本源處,再度出發的就是凶。

 

《繫辭下》說:「幾者,動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」意思就是:什麼是幾(即機)?機就是剛剛要發動的那一刻。機與吉音近,所以機與吉在意義上也是相當的。

 

機就是吉凶剛剛要發動、冒出來的那一刻。

 

信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伸,伸也等於機、吉發動了。

重點是要怎麼伸、怎麼信才能吉呢?

《序卦》說「節而信之」——意即:誠信是因為人的自我節制,才達到的。

其實這個「節」除了是指斬除不必要、多餘的枝節,自我節制之外,也是指天時上的四季四節。

 

春夏秋冬是一節一節進行的,仁義禮智也是有節有度地行動。

 

不管是四時的節,或人情的節、元亨利貞四項特質,都是透過內在「信」的動力在支撐才能運作不息。

 

一個人形式化地持守仁義禮智,其實不叫「中」,有「信」才能有「中」。因為中就是內。

 

嚴冬萬物枯盡,來到冬至,就進入天地四時的中。

 

同樣的,一切外在表象枝節都砍盡,人就進入中——中不能被執捉、創造;而是當表象脫落盡了,中便出現。

 

《序卦》說:「節而信之,故受之以中孚。有其信者,必行之。」

 

中孚二字,意思就是內在有信,孚就是信的意思。

 

人們喜歡趨吉避凶,偏偏又不知道何謂吉凶;凡事都想求吉,卻不願意「節」以伸之、「節」以信之;只想要吉,卻不做可以達到吉的工夫,真是迷惑之極。

有了信,才能行。沒有信而強行者必敗,因為他已「失機」,不知何謂吉凶了。